网上有张截图被广泛流传:
体育课作为边缘化课程,是个被文化课随意挤占、欺负的科目。更是有人笑言,体育课老师总“生病”。
网上更是不时会出现“#体育老师能有多卑微#”,“#建议把体育列入中高考必考科目#”,“#体育课必须布置作业“等啼笑皆非的议题。
终于,在前段时间,这个议题被拿出来确定了:“体育将和语数外同分值水平”。一时激起千层浪,与预想的结果却是截然相反......
01
美育课将纳入中考
10月15日,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《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》和《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》,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。
10月16日,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。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指出:学校的体育中考要不断总结经验,逐年增加分值,要达到跟语数外同分值的水平。
具体来说就是,要强化体育、美育在学生评价中的占比,加强过程性评价。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和计分办法,科学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。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,纳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计分科目。
目前,已有省份和地方市开始实施。
02
体育课的高光时刻
去年12月27日,云南省教育厅发布《关于进一步深化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》。其中,将体育分值上升,与语文、数学、英语均为100分。这一改革从2020年秋季学期入学的七年级学生起开始实施。
这意味着:云南中考14门科目,700的总分,新的分配如下:
体育学科壕添50分,一战封神,直接和“三大主科”语数英平起平坐!
从此,在云南中考,想拿好成绩,考上好高中,就意味着:
必须拿下体育分!
分分难得!!
分分珍贵!!!
一旦体育课成主角,体育老师总“生病”的现象或将消失,体育课不受重视的情况也将得到大幅改善!
目前已有4个省开展美育中考计分,同时还有6个省、12个地市已经开始了中考美育的计分,分值在10分到40分之间。
那么,到底这场教育改革是否全民赞同呢?
03
家长学生表示“身心俱疲”
先来看一位初二学生自述的学校一天生活:
我是寄宿生,每天早上六点起来。六点五十早读,然后一直上课到吃完午饭休息;两点半开始下午的课程,五点半结束开始晚饭时间;六点半又开始晚自习,上到九点五十五。我们省的体育成绩被纳入中考,分数比政治历史还高,所以每天要练八百米长跑,死去活来的练。学生负担反而变得更重,原因是体育不行的学生要考一个好的学校,只能在别的方面付出更多努力才能赶上。
小编有个朋友,在听到这则消息后就差没有哭出来了。这位朋友的孩子成绩一直不错,虽然没什么艺术特长,性格也颇为内敛,但是按照往年的比例,朋友孩子的分数正好可以进入本地最优质的高中。但是,中考体育提分就意味着孩子有可能挤出这个分数线,那么考不上好的高中就意味着与一流大学失之交臂,也难怪家长焦虑不堪。
对此,网上也是各种吐槽:
有的家长觉得“太不公平”:孩子从小的体能就差,会比天生体能好的孩子更容易在体育上丢分;有的孩子不喜欢运动,强行增加运动,导致厌恶运动,也会增加受伤的概率。
这不免就看出国内校园体育的一个尴尬境况:到底该如何处理体育与教育的现状?
04
应试教育下的学习
在中国,高考是“中国式”教育最终的答卷,似乎也成了横梁一个学生从小学到高中成功与否的标准。高考制度,是千万人一起过独木桥,是那所谓的“多考一分,挤掉千人”,是那“一考定终身”的制度。
从幼儿园到高中,中国孩子的书包一直都是满满的,重重的,抽屉里装满了书和各种文具。写不完的作业,看不完的书,背不完的单词,补不完的课,上不完的兴趣班。
本以为只是语数外几门主课需要这样,现在又将加入体育课,将来还会有美术和音乐纳入中考成绩。也就是说,原本作为兴趣的学科,现在要变成必考科目。那么在这方面没有天赋分学生就需要额外再补课了。
不可否认,作为学校和家长都希望看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,但是社会似乎忘了,这其中的任何一项都是和天赋、时间、环境息息相关的。学生的课业负担已经让孩子们疲于奔命,哪里还能有时间锻炼身体、陶冶情操。
自体育进中高考,社会对其沦为应试课程的担忧就未曾停息过。这是体育、美术课的尴尬,不纳入升学考试被边缘化,纳入又被应试化。
考什么就教什么,教什么才学什么,基础教育应试倾向的根源,是升学率压倒一切。这也是中国式教育的弊端。虽然一直提倡减负的口号,却从未能实现,在这种情况下增加体育美育在中考里的权重,无疑让国内的家长和孩子更加忧愁和疲惫。
为了逃离这种现状,才会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在孩子小时候就选择移民海外。远离国内的“填鸭式”教育,投入素质教育。
05
北美:体育+教育模式
说到素质教育,不得不提的就是北美教育。凭借着高质量的教育和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,北美的美国和加拿大吸引了大量中国家庭。而美国的教育更倾向于阶级化,即越是富裕越是能接受顶尖教育,所以不免令许多普通家庭望而生畏。因此,同为北美的加拿大就成为了许多中国家庭的首选。
加拿大的“体育+教育模式”更是历史悠久。从小学开始,不管哪个学校都会有自己的校园运动队,学生运动员受到同学和老师的尊重与喜爱。如果其他学科老师想占用休息时间补课,一定会遭到家长抗议和抵制。
在加拿大,体育是教育的核心,他们认为把教育和体育紧密联系在一起能为教育带来诸多好处:健康积极的生活状态、坚强不屈的精神状态、团队精神与社交技巧、体育运动能培养“领导者”、运动允许孩子保持天性、运动能提高孩子的学术表现等。
和国内孩子上的那些英语数学书法绘画等课外班不一样,加拿大的孩子几乎都是运动类的,如游泳、足球、棒球、划船、网球、篮球等。显然,在体育方面,中国孩子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。
加拿大教育的核心则是培养个人兴趣为主,儿童少年期很放松,到了高中期间开设专门课程,规划设计自己的职业方向。这对于未来的工作发展都是很有帮助的。所以,加拿大的孩子到了高中、大学阶段成人后,要对自己承受更大的责任,而不是再享受或依赖父母了。